知识点总结
这两年计时码表热了很多。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本身计时码表比大三针、小三针有趣得多,盘面内容也更加丰富,就算计时功能不用来计时,但是操作的互动性强。二是中端品牌清一色换成了自产机芯,消费者吃这一套,自产机芯更有品牌特色,也让人觉得技术水平高。毕竟大家除了看颜值,机芯也是买表的重要考量因素。三是前两年很多历史重磅计时码表进入周年纪念的大年,比如劳力士迪通拿走过了60周年,泰格豪雅卡莱拉走过了60周年,百年灵航空计时70周年……品牌不遗余力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了计时码表。
我买了各个品牌各种各样的计时码表,如果一定要让我给出什么建议,那肯定首先是看颜值,无论是双眼还是三眼盘面,布局要均衡,然后是配色、做工等等,相信我,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表,能让你一直戴在手上的一定是它的“脸蛋”。但是我知道,多数人还是非常看重机芯素质到底怎么样,这和买车的逻辑好像差不多。看了外型、内饰还要看发动机或者电机电池。但是机芯一般人也没精力深入研究,那这篇文章就细数一下主流计时机芯的特点。
如果把计时机芯的发展划分成几个阶段,那么大体可以这样分。
手动计时机芯时代
第一阶段是1969年之前的手动计时时代,几乎都是水平离合结构,导柱轮在当时受加工条件的限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类似861这样的机芯对其进行了成本上的优化,用凸轮代替了导柱轮。
水平离合的缺点是,齿轮间的齿不能完美耦合
手动到自动计时机芯时代
第二阶段是1969年-1987年,这个阶段计时机芯从手动跨入了自动时代,但受限于那个年代腕表潮流仍以小表径为主,所以真正具备时代特征的也就只有紧凑、超薄的真力时El Primero机芯。
搭载El Primero机芯的Daniel Roth计时码表
垂直离合+导柱轮配置的自动计时机芯时代
第三阶段是1987年以后,里程碑就是1988年Frederic Piguet机芯厂推出的FP1185机芯,垂直离合虽然不是它首创,但确实是它将其发扬光大,并做到了小尺寸集成式紧凑设计,厚度控制至今无出其右。它几乎凭一己之力让垂直离合与导柱轮结构成为后辈自动计时码表机芯的标配。
在大概2000年之后,受表径增加、动储提升等方面市场需求的影响,后来的自动计时机芯普遍具备了直径30mm以上、厚度6.5mm以上的“身材”。有了FP1185这样的一世楷模,机芯结构设计比拼的重点也就更多的集中在了细节优化上。
1969年后,计时机芯从手动走向自动时代,这要感谢战后和平的大环境,各类体育运动开始盛行,为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人们越来越觉得计时码表也应该能够自动上链。时至今日,仍然量产使用的手动计时机芯的已然不多,大概只还剩下两类:一是欧米茄超霸登月系列使用的3861(1861);二是几个顶尖腕表品牌,有的使用拉玛尼亚这种古典计时机芯,如江诗丹顿、宝玑等,有的则进行了新型手动计时机芯的研发,如百达翡丽,朗格。
欧米茄超霸,搭载3861手动机芯
欧米茄的月球表使用手动计时机芯是一件不得不的行为,利用重力上链的自动机芯是不是适合太空失重环境的,如果登月超霸用了自动上链机芯就会变得不伦不类。而第二种也不能简单的从功能性上去评价,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彰显计时功能的优美机械结构,所以它们也都使用水平离合结构,否则启动、暂停、归零的多数计时部件以及整个运动的过程将被掩盖在夹板之下,再饰配上顶级的打磨工艺,一件以制表艺术为核心价值的腕表就诞生了。
另外还有些个别的手动计时表款,把本是自动上链的计时机芯,硬生生的拆掉自动上链结构,假装自己是枚手动机芯。这里就不再提它们的“奇葩”行为了。
如果限定到聊主流计时机芯,那就会有几个条件:第一,装配的腕表要有一定的流通量,不是那种绝大多数人只能看看图片的昂贵表款;第二,是自动计时机芯,后期的原生手动计时机芯实在太少(
比如沛纳海的P.2004);第三,是品牌自产机芯,能代表品牌特色,所以不包括ETA7750这种统芯;第四,是集成式一体化机芯,不包含模块化计时结构的机芯(集成式机芯零件更少、更加稳定、性能更好也更好看) 。按照这样的框定,目标也就明确了:
真力时的El Primero、劳力士的4130(4131)、百年灵的B01、泰格豪雅的H02、万国69000系、积家的751系、宝珀的F385、欧米茄的9900系、沛纳海P.9100、宇舶的HUB1280。当然这些还没有包括全部,比如雅典、萧邦等品牌也都有自己的计时机芯,但多数没有特别以计时码表为特色的产品系列,就没有包含进去。
一、真力时的El Primero机芯
如前所述,1969年是现代计时码表划时代的一年,而其中最著名、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真力时的El Primero 3019 PHC机芯,曾经的劳力士4030就是它,而且相比同时期的其他机芯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50多年依然称得上优秀。
1969年诞生的 El Primero3019 PHC机芯
现售真力时旗舰系列的热门款如A384装载的El Primero 400、以及Chronomaster Sport装载的El Primero 3600,都在其基础上小幅优化而来,宇舶的酒桶大爆炸也在使用它。
El Primero 400机芯
El Primero 3600机芯
初代El Primero沿用了手动计时机芯水平离合+导柱轮的设计思路,但集成式的添加了自动上链结构,做到了紧凑纤薄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上链效率和48小时的动力储备。还把计时精度提高到1/10秒。在很长时间里,El Primero都代表了集成式自动计时机芯设计能力的巅峰。虽然现在更加流行垂直离合,但是El Primero明显更薄、更好看,多数垂直离合结构的机芯,也只有在大夹板上挖个洞,露出来导柱轮勉强装扮装扮了(
唯一我觉得欣赏性高的垂直离合机芯就是爱彼的4401机芯了,但是它的价格也不是这里的段位)。
1988-2000之间,劳力士迪通拿使用El Primero改造的4030机芯
机芯虽好,但表不能贪大。El Primero小巧的身段,注定了它不太适合装在大表盘的腕表中。像A384这类小表径表款受到表迷更多的青睐,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计时功能均衡的盘面布局始终是大家选购计时码表的重要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El Primero创新基因也在传承,真力时于2017年推出了El Primero 21机芯,将两套擒纵机构、两套发条、两套轮系整合在一枚手动(
计时功能为手动上链)+自动(走时功能为自动上链)相结合的计时机芯上,实现了1/100s的极限计时功能。
别小看这个双系统设计,正因为走时和计时彼此独立,它至少在实际上解决了一般计时机芯因秒轮要带动整个计时结构对走时精准度的影响。
El Primero 21机芯
二、劳力士4130(4131)机芯
在前面提到的几个主流计时机芯里,劳力士的4130机芯是推出时间最早的垂直离合+导柱轮配置的自动计时机芯。
说到垂直离合,不得不先提一下默默无闻的精工6139自动计时机芯,也是在1969年发布,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垂直离合结构的自动计时机芯。利用上下摩擦接触的方式实现了使计时轮系与走时轮系的离合,能够解决水平离合在齿轮啮合时有一定概率产生的损齿和指针抖动问题。但是6139机芯本身很厚,也限制了装载其表款的设计与舒适性,加上瑞士制表当时的垄断地位,并没有让它大放异彩。
精工打造的首款自动上链机芯Cal.6139
但是6139的重要贡献不可磨灭,在计时性能越发被重视的后辈机芯中,垂直离合结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标配。常见垂直离合的特点,是计时秒轮与离合装置、秒轮呈上下分布;由于计时秒轮位于机芯中心,那么三者就自然的放在了机芯中心,再加上自动上弦结构,虽然实现了优异的启动、暂停性能,但也遇到了一个比较头疼是事情:厚度。
精工的导轮柱垂直离合
4130机芯的导柱轮垂直离合
4130不认这个理,它既要性能又不要厚度。于是它把秒轮和垂直离合结构移出机芯中心,通过垂直离合结构与特殊三瓣式形状的弹性齿轮啮合,驱动位于机芯中心的计时秒轮。目前4130已经升级成了4131,升级的点倒不是在计时功能结构,而主要在于擒纵系统、自动上链以及机芯打磨上。
4131机芯
优秀的厚度控制
三、百年灵B01机芯
百年灵最出名的就是以计时码表为主的航空计时系列,如若没有一款顶得住的自产计时机芯,那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于是B01于2009年诞生了。有人说B01是劳力士4130团队设计的,反正我从来没有看到靠谱的证据,而且两者从板路布局上完全没有关联性。
B01就属于后自动计时码表时代标配的产品:典型的垂直离合+导柱轮——这是兼顾性能和操作手感的最佳搭配。可能B01机芯的设计理念就是稳定、耐用,动储做到72小时,杠杆零件也做得粗壮,垂直离合装置最直接的安置在了机芯中心,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太薄,厚度达到了7.2mm。
但好在无论是精致的航空计时,还是硬派的机械计时,百年灵的计时码表虽然不能算薄,但是在视觉效果上都还称得上协调、美观,我自己也是航空计时和机械计时的粉丝。
搭载B01机芯的百年灵计时
决定一枚机芯综合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功能、动储等各种参数,也包括了擒纵、轮系各种技术细节。但如果仅从计时功能实现的角度,B01也非常注重通过细节设计提升整体性能。例如它和劳力士4130都使用了特殊的弹性齿轮以提高齿轮啮合的稳定性;再如相比其前辈使用的一体式的计时秒、分、时归零锤,B01把它拆分成三个独立的零件,提高了归零部件的灵活性。本身作为普通表迷的我们,也没必要深入理解这些技术上的逻辑,只需要知道一枚机芯的设计,往往在细节上见真章。
四、积家751系机芯与宝珀F385机芯
之所以把这两个机芯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俩与同一款机芯的关联性很大,也就是被称作高级垂直离合自动计时码表的鼻祖机芯——1988年问世、来自大名鼎鼎的Frederic Piguet机芯厂(
现在的宝珀机芯厂)的FP1185。几乎在其之后的所有自动计时机芯都以它为榜样,除了宝珀,它也被装载在了数不胜数的计时码表之中,例如爱彼的皇家橡树26331等等。
搭载FP计时机芯的爱彼皇家橡树计时码表
FP1185以薄、紧凑、高性能、稳定著称。此处我无意于“艰难”的絮叨FP1185到底为什么成为高级自动计时码表的典范,但从它垂直离合位于机芯中心以及5.4mm厚度来看,依据上面讲到的内容,我们就能大概判断出,这是非常顶尖的集成设计能力(
当然,也不能只比厚度,毕竟FP1185比4130等机芯在直径上就小了很多)。
拆掉自动陀的FP1185机芯
积家751系机芯的历史也相对较早,大概在2004年推出。大家都知道积家是机芯技术控,所以751系机芯肯定是技术过硬的。民间各种资料都在试图证明751系机芯是由FP1185技术转让而来。
积家751自动上链机芯
单从机芯规格上来说,比如相似的直径和厚度,以及从板路、结构上的相似之处,确实构成了一定的证据。提这一点也不为了别的,只是想告诉大家,积家751系足够优秀。如果观察一下伯爵1160P和卡地亚1904-CH MC机芯,也可以明显看到751的影子,这也正常,它们都是一家人。
只是略微可惜,积家手持这么好的机芯,却没有在市场上特别火热的计时码表。个人觉得北宸计时尺寸略大,使得盘面均衡性欠佳。当然这只是个人审美偏好而已,倒是大师系列的几款偏正装的表款我甚是喜欢,至少三眼在盘面的均衡性上可以说无懈可击。
积家大师全历计时腕表
宝珀F385及其衍生机芯现在作为主力装载在了宝珀各类计时码表上。F385的基础结构源自FP1185,但同时也称得上全新的设计。现代款的计时码表不再像以前小表径时期那样,需要机芯设计做到极致的紧凑,因此重新设计的F385厚度提升到了6.65mm,直径增加到了31.8mm,但仍在属于薄型的自动计时机芯了。相比FP1185,F385其他方面变化也很大,比如增加了飞返功能,振频由21600提升到36000,甚至夹板都进行了重新设计。
F385机芯与五十噚深潜器计时码表
我很喜欢宝珀卖得特别好的五十噚深潜器计时。这里我要赞扬一下它,本来我觉得潜水表不适于附加计时功能,因为多数计时码表是不能在水下操作的,计时按钮一般没有那么好的防水性。但深潜器计时是个例外,它可以水下操作。另外宝珀空军司令的计时码表我也很喜欢,盘面双眼布局有了古典计时码表的韵味。
五、泰格豪雅02机芯
既然有HEUER 02机芯,估计大家能猜到会有HEUER 01机芯。说到HEUER 01机芯就又不得不提到豪雅曾经的高端主力自动计时机芯Cal.1887——因为它与精工的6139机芯有莫大的关系。其实在1969年,豪雅就联合百年灵、汉米尔顿等钟表品牌和一家模块机芯厂开发了自动计时机芯Cal.11,也算是抢到了自动计时时代的头筹。
采用模块化思路打造的11机芯
但是这个机芯非常“短命”:使用的是汉米尔顿微陀基础机芯提供动力和自动上链组件,然后叠加计时模块,尺寸又厚,结构又复杂,保养还很麻烦,上链效率也低。于是后来豪雅看上了精工的6139机芯,并把专利买了过来,然后进行了结构改动,算是有了自己的自产自动计时机芯。
Cal.1887
但是瑞士大品牌购买的是日本品牌的机芯专利,总归好像听上去有点没面子。所以豪雅开发了HEUER 01机芯,采用了典型的垂直离合和导柱轮结构。但是可惜,HEUER01机芯也“短命”。虽然没有什么官方的说法,我猜是因为它的三眼布局太像ETA 7750了——采用竖排三眼布局,而如今的设计潮流是倒三角或是横向双眼布局。已经很少有品牌推出的计时码表还是沿用竖排三眼布局了。自产机芯计时码表里可能只有万国遵循原有的设计风格,飞行员计时依然这样设计。
搭载HEUER 01机芯的计时码表
这很容易理解,竖排三眼不符合视觉均衡性。于是HEUER 02机芯诞生了,终于完成了倒三角主眼设计,而且三眼针轴的间距基本完美,可以很轻松设计出盘面布局均衡、尺寸合适的计时表款。
作为后期设计的机芯,结构上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6.9毫米的厚度也达标,尽管限于定价打磨看着弱了一点点。可以看到,目前卡莱拉、摩纳哥系列的多数表款都用了HEUER 02机芯。历史上豪雅漂亮的计时码表实在太多了,躺在这样的宝藏上面,不论是复刻还是开发延续性的表款,漂亮的款式比比皆是。
六、宇舶HUB1280机芯
相比前辈们,宇舶HUB1280算是新生代了,2018年才推出,是后辈集中少见的采用水平离合的自动计时机芯,但是我却认为它是表款设计与机芯开发相结合的典范。
宇舶大爆炸计时是以镂空设计为核心特点的。不像很多腕表跟风镂空设计,只是把普通的机芯想办法挖洞,甚至只是把机芯正面裸露出来就算镂空了。HUB1280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把有观赏性的计时机构前置化了,你可以从表盘正面就可以看到导柱轮、水平离合装置及其运动的全过程。
宇舶采用水平离合肯定是为了把机芯做得更薄、更好看。为了解决水平离合在启动计时时,秒轮和计时秒轮通过离合轮啮合驱动的先天性问题,HUB1280特别设计了特殊且复杂的弹性离合齿轮。这个齿轮是双层的,上面一层形状像旋转散开的水花,每个齿牙由弧形金属丝独立的连接在齿轮中心,其作用是计时开启时与计时秒轮“软着陆”似的啮合,保证啮合的准确率,也保护齿牙不容易损坏;下层是两瓣式齿牙,作用是与秒轮紧密啮合传输秒轮提供的动力。
和劳力士4130的弹性计时秒轮有点类似,可惜下层需要用目镜才能看到。这个弹性齿轮也证明了这枚机芯的不断进化,在其上一代机芯HUB1240中还未配置。另外,HUB1280也具有飞返功能,手感柔软,非常舒适。
目前使用HUB1280就只有大爆炸和刺青了。我原本担心花10万+买块没有日内瓦纹、鱼鳞纹和倒角的表会显得廉价,入手后才打消了这个顾虑。它有自己独特的高级感,就算是不认识这个牌子的人,也会觉得它“肯定不便宜”。刺青是完全另外一种前卫的设计风格,夸张、科幻、炫酷,非常炸眼,我也喜欢,只是我觉得自己Hold不住。
七、欧米茄9900系机芯和沛纳海P.9100机芯
这两个机芯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都主打双眼计时,同时为了弥补少一个计时小盘对于计时时长显示上的影响,都采取了特别的显示方式,还有它们都有点厚。
欧米茄使用过了各种外购的自动计时机芯,主要是ETA7750、FP1185,直到2011年才推出自产的9300机芯,推出的时间也并不算早。9300也是典型的垂直离合+导柱轮结构,除了同轴擒纵,它也有自己在计时结构上的特点,比如三层式的导柱轮。一般导柱轮多是两层结构,下层连到按把,上层连到离合和归零结构。9300的三层结构则是下层连到离合结构,中层连到按把,上层连到归零结构,据说可以避免还没停止就按下归零可能对结构造成的损伤。9900是9300升级而来,主要是硅游丝等。
我没有仔细研究,不过凭欧米茄的财力和技术实力,9300/9900肯定不会差,只是它有点厚了,达到了7.5mm,这两年欧米茄甚至会把它拆掉自动上链结构改成手动款。有人会问了,为啥不直接用3861啊?因为表的盘面尺寸大了,而3861尺寸太小了。
9900系机芯
另外,从计时功能上,9300/9900装载的表款大多是双眼计时,但你会发现3点位的计时小盘有两针指针,它们分别是60分钟和12小时计时功能,弥补了少一个计时小盘在计时时长上的显示限制。虽然如此,我还是更加推荐装载3861的超霸月球表。
沛纳海的计时码表有很多款机芯,比如原生手动计时机芯P.2004,算是沛纳海比较高级的自产机芯了。特点是单按键、横向动显8日链,也是垂直离合+导柱轮。正因为高级,所以装载P.2004的计时码表定价都比较高,一般在10万+了。
P.9100在P.2004之后推出,是一款垂直离合导柱轮自动计时机芯,它的最大特点是计时分针与计时秒针同轴,实现60分钟计时功能。这样的设计,如果不打开计时,会有一种追针计时的错觉。
但机芯本身就厚,竟然超过9mm,再加上中央计时分针,整表厚度可想而知。幸好沛纳海也叫“胖大海”,表径大了就把厚度的视觉效果压下去一些。之后沛纳海使用了P.9200机芯,但它不是P.9100升级而来,而是一枚模块化机芯,与ETA2894类似,好处是厚度降到了7mm以下,多用于入门级的沛纳海计时码表。
P.9100机芯
八、万国69000系机芯
万国其实有好几枚自产的计时机芯,比如2007年就推出的垂直离合导柱轮89360机芯、2015年推出的模块化计时机芯59360以及现在在飞行员计时、葡萄牙计时上使用的摆动离合导柱轮69000系机芯。
69000系机芯
89360更加高级,也更是万国严格意义上的自产机芯,但推出的表款却不多,暂且不谈。从装载表款的定价就能看出,69000系是万国入门计时码表的主力机芯。但说来奇怪,69000系机芯诞生于2014年,以取代外购ETA7750为主要目的,但是更新表款的速度却相当缓慢,2016年才首次搭载于新款的工程师计时码表之上(
69370机芯),2018年出现在葡萄牙计时码表中(69355机芯),直到2019年才出现在飞行员系列上(69385机芯)。
葡萄牙计时码表中搭载的69355自动上链机芯
飞行员计时码表上搭载的69385自动上链机芯
如果细心观察一下这个机芯的结构,会发现其竟然和浪琴使用的导柱轮版本的ETA7750十分类似,也是摆动离合(
ETA7750即摆动离合),甚至连导柱轮的形状都那么接近。不过也不是特别重要,机芯稳定性是有保障的。
无论是飞行员计时还是葡萄牙计时,在盘面布局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竖排布局的风格,69000系机芯沿用了这个布局,只是把9点位的小秒针挪到了6点位。我不喜欢竖排布局的计时盘面,但是这两者算是个例外。
计时码表是玩表、爱表的普通消费者唯一能够够得到的大牌复杂功能腕表了。其实在我眼里,如果仅论机芯结构的复杂程度,计时功能要比陀飞轮更加复杂,如果增加了追针等高级计时功能,那更是难上加难。这从国内各大机芯厂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陀飞轮机芯,但完全自产的计时机芯就凤毛麟角也可以看出来。好在各大中端品牌的计时码表素质都很优秀,我们在选购的时候,完全不需要纠结哪个机芯更好。首先确定好价位,看好喜欢的“脸蛋”,上手试戴好尺寸和舒适度,基本就可以下单了。
Gardner
爱表,玩表,略懂表。
表态互动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你最喜欢的自动计时码表是?
点击下图进入精彩文章推荐